1、“话语”来自“念头”thought,念头来自“欲望”(生存的需求,被肯定的需求,被爱的需求,安全感的需求....)。
2、最终的目的-培养一个“善,美,真”的小孩。
3、好话,坏话都来自一股“力量”的流。没有好坏,对错(不是二元的),是单纯的,只是呈现不同的力。只能说这力有大有小。所以出来的方向,形态不同而已。
4、这股原始力量要用到哪?这力量是需要被建构,被雕塑,被锻炼的。
5、如何雕塑我们的话语?要说(1)真诚的话(2)温暖的话(3)简单的话(4)确信坚定的话(5)真理原则的话。
6、引导孩子力量的流到对(被接纳)的地方,而非阻塞它。
7、父母要想想在哪些地方阻塞了他们力量的流,让他们力量无法顺畅?
(1)很快帮他们完成他们该做的工作。
(2)大人的恐惧(对金钱?生命?...),影响了孩子。
(3)大人不断催促还没准备好的小孩,会使小孩把力量长歪。
(4)过渡保护。
(5)不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拨夺他们力量的使用。
(6)大人的比较(以为在激励小孩),会形成小孩的压力,二元对立,也会影响着他们怎么去看这个世界,小孩也会找不到安住的地方。
(7)真理的原则不明确(咱应雕塑出和谐的生命作品。顺他的流,把他们的力量引导到真理的原则)。
(8)你给孩子的是你个人的生命“信念”还是“真理”?
(9)大人为了快速达到自己的目的。
(10)给了孩子太多选择。
(11)父母的温暖用错地方,请善用温暖。
*不要让孩子一直卡在生气里,转个境。
*父母要多累积自己内心的温暖,否则放出来的是很冷的。
(12)父母的不真诚,会让小孩不知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也会让他们对生命confused(内心的真善美展现出来的叫真诚)。
*真诚的谢谢小孩来陪伴你的生命,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成长。
*真诚的与孩子相遇 ,才会成为真正的生命伙伴。(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