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接触、了解和学习华德福教育之后,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家长,租一套公寓或别墅,或一个农家乐,一边参加培训一边教孩子,努力在课程内容和教室布置等外表接近华德福,因此自称为华德福幼儿之家或学园,其实,从华德福课程到华德福学校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从2004年秋天,在成都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和幼儿园到2012年秋天,全国各地有了30多所小学和140多所幼儿园在实践中。跟世界其他地方的华德福学校和幼儿园发展一样,都是以非常小规模或家庭教育的方式开始。而很多家长迫切想知道如何判断哪一所学校或幼儿园是华德福,市面上也许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幼儿园,说不准哪所自称为华德福的幼儿园或学校就是冒牌的。对于不了解华德福教育的家长来说,实在很难去判断哪一所是真正的华德福学校或幼儿园。
很多有孩子的朋友了解到华德福教育,并发现了华德福教育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教育之后非常高兴。同时,也发现了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学校或幼儿园,规模小,教师培训不足,办学条件差等,而感到沮丧。华德福教育目前在中国的发展,还是处于开创阶段,中国目前没有一所学校能把完美的华德福教育呈现给大家,可以肯定地说一百年之后,中国也未必有理想的华德福学校出现。很多家长期待的华德福学校是既能在让孩子自由自地学习,又能顺利进入名牌大学。如果要让孩子上向书中描写的那么好的华德福学校,也许耐心地等上一百年再说吧!尽管华德福教育的发源地--德国,发展了将近一百年,在德国任何一所华德福学校里,也可以看到不足的地方。华德福教育作为理念是完美的,只是实践过程中,完美的理念和现实有些距离,因此,如果看到华德福学校或幼儿园的不足,只能归罪于某所华德福学校的问题或某个华德福老师的问题,而不能归罪于华德福教育。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有华德福教育。文艺复兴后期的欧洲,人们怀疑宗教和教会,很多学者希望通过哲学途径寻求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史代纳认为应从精神科学去探讨,把他创立的人智学称为精神科学。史代纳认为教育应当成为改革社会的根本力量,通过教育,人的精神得到发展,社群关系和谐,社会才能文明。1919年德国斯图加特的企业家艾米.墨邀请尔鲁道夫·史代纳创办华德福学校,希望把人智学应用于学校,实现教育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理想。希望通过华德福教育帮助个人自我改造和自我修炼,最终达到社会革新的目的。在华德福学校建立之前,欧洲很多人都能理解和认同人智学,但是,史代纳发现试图让成人的精神发展不容易,成人早已形成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成人必须在实践中去体现人智学的理念。史代纳希望通过华德福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老师、家长以及相关的成人能在此教育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
华德福教育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华德福学校的工作是理想化的工作,因此,从事华德福教育的老师必须是理想化的个体。全球各地的华德福学校创办人,最初的想法也许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接受华德福教育而办华德福学校或幼儿园,办学的目的本质上是自私的。当是,全球各地的华德福学校绝大部分都是非营利机构开办,华德福学校或幼儿园不是赢利为目标,老师和家长都是全心全意为孩子的教育和丰富社区文化来经营学校或幼儿园,这样,自然就吸引一群有理想的老师和家长,后来,他(她)们发现了或激发了超越自私和自我的理想。这群有理想的人,通过这所华德福学校而聚集在一起去实践自己的理想。
同时,也有人听说了当华德福老师是一个非常好的个人成长途径,把华德福学校当自己修行的道场或庙宇,抱着这样心态的人迟早也会带着失望离开华德福学校。我们跟来应聘华德福老师面谈的时候,问到,“为什么选择华德福?”的时候,应聘者都会说;非常认同华德福教育理念;学习华德福给自己带来很多变化;华德福已经成为自己个人成长的途径;并希望通过华德福教育而达到进一步个人成长,云云。我们再问到:“你能给予孩子,学校和社区带来什么?”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应聘者都茫然起来,这也说明了另类自私。希望通过华德福教育而进一步成长是可喜的,跟为自己的孩子获得华德福教育而办华德福学校一样,都是从自私的自我开始。如果从事华德福教育不超越自我的需求,没考虑到他人的、社区的、社会的需求,那只能说在学校里实践华德福课程而已。
华德福教育中国被越来越多人认同,但有些老师和家长只追求华德福教育的内容,关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材料,以及校园的建设和教室的布置等等,不太关注“我”作为老师是谁,“我”为什么要华德福教育,“我”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2012年夏天在华德福教育高中教师培训的时候,有些老师非常努力去研究华德福高中的教育大纲,在参加了教师培训几节课后得到的答案是:“华德福高中教的东西其实跟普通的高中教的大同小异,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普通高中没有的课程。”
美国来的培训老师不断地强调,按华德福教学大纲,并教华德福学校教的内容,只是在实践华德福教育的课程,并非是华德福教育。而教师如何教华德福课程,如何跟学生互动,符合华德福教育的理念才是华德福教育。而且,教师是什么样的状态,如何在学生面前呈现自己,说白了,如何为人师表,才是判断该老师是否是华德福老师。未能成为华德福教育的老师,组成的学校就不是华德福学校。如,美国一些charter school(特许学校),采用了100%的华德福教育课程,并聘请了接受过华德福教师培训的老师教课,虽然这些学校也在实践华德福课程,但是,北美华德福教育联盟并不承认这些学校为华德福学校。学校如果未能给参与的孩子、家长、成人、老师和整个社区带来积极影响,当然,有些人不容易被积极影响,只能说是实践华德福课程,未能称为华德福学校。
从华德福课程到华德福学校,必须符合华德福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鲁道夫·史代纳创办华德福学校的时候,把经济和政治上独立当成首要的原则。那些官办的或公司办的华德福学校,如果学校未能做到经济和政治上独立,教学活动不受经济和政治原因左右,都不是华德福学校。华德福教育的另一个原则是教师治校。教师治校是指教师根据华德福教育理念,有教什么,如何教,什么时候教的自由和独立,而教师团队自己有权制定教学方案和实施方法,并自行评估。教师团队成立教师自治委员会,简称为叫教委会,来保持承载华德福教育精神在学校教育中体现出来,教委会必须是为华德福学校社区提供各种文化和精神粮食,成为推动学校社区文明发展的驱动器。教师治校被很多中国新办华德福学校或幼儿园老师理解为教师统管一切,教委会也被错误地认为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教委会不应是学校最高的权力机构,而是社区文明的引导者,在西方,校董会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和法人代表,由校董会授权给教委会来负责教学,授权给教务小组来支持教师团队的教学和负责学校的运作。
华德福学校是社区文化的倡导者,建立和谐的社群生活是华德福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华德福学校通过学校的工作来改善人与人的关系。华德福学校都实行的共识性决策机制目的是实现每一位老师都有机会通过发言表达自我,同时,也学会为群体承担责任。这种机制很容易造成冲突,由于学校是非营利机构,冲突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利益关系。如果认识到在学校的教学和文化活动中,人与人的冲突就是不同人的气质冲突,而不是利益的冲突,老师就有机会去改变和自我突破。每一位老师都是一个自由和独立的个体,在群体,在学校中生活中,保持个体和群体的平衡。
人类的生活活动从早期的成群结队狩猎为生到现在,人与人的群体生活依赖合作,这一生存法则并没改变,只是合作的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现代社会生活需要我们学会跟更多人,更不同的人合作。同时,人类意识的发展,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了非常独立的阶段,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独立起来,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孤独,难以相信他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在群体中要保持独立精神,同时能跟群体合作是现代人最大挑战。可以说,鲁道夫·史代纳在这个问题上看透了现代人(是指个体意识的现代人)的底细,他创立的人智学是让不同的传统宗教背景,不同的哲学观点,不同文化环境的人,解决信仰危机问题,找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他强调人智学只是一条可供选择的途径而已,而且,学习人智学不是通过关在屋里听演讲,参加读书会,自己听录音和看书,或通过各种灵修方式来获得。人智学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必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如在学校,农场,医院,企业,银行,治疗,咨询、艺术、建筑等等,只要有人群活动的地方,都可以运用,其核心就是建立一个健康的社群关系。华德福学校的使命就是建立一个健康的社群,并通过教育下一代,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既能自我定位,又能跟群体合作,学会合作之后并能导另一个群体往健康社群方向发展。史代纳的话大意是:追求精神不是为了自我的精神满足去追求,追求精神而使得物质生活麻木起来,追求精神是通过精神的作用在物质生活中呈现出不自私的本质来,因为精神离不开物质,物质离不开精神。
很多创办华德福学校的朋友非常急于求成,急于把华德福教育本土化发展,或者是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并知道为什么要本土化。全球各地的华德福学校都必须有自己的本土特色,如果华德福教育没有本土化的发展,就不能体现出华德福教育的本质。但是,必须理解华德福教育的本质,核心思想是什么。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外教育被引进了中国,很多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么是过度“本土化发展”之后脱离了原来的原则,要么就是各行其道。在实现华德福教育本土化发展的时候必须要清楚:是教育的理念呢?还是教育的实践?任何的教育理念都不存在着本土化,如果把教育理念本土化了,就成为自己的理念了。不理解教育有理念和实践的差别,在高呼本土化是混淆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概念。因此,华德福教育的本土化只能根据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在实践中实现本土化。没有认真学习华德福教育的核心理念之后,就讨论本土化实践,如其他很多东西到了中国之后就变质那样,重要原因就是未掌握核心理念。(来源网络,作者:黄晓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