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欢迎来到婴幼儿早教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学前规划 > 华德福的幼儿教育:让孩子从做中学
华德福的幼儿教育:让孩子从做中学
发布时间:2017/7/22 10:20
导读:华德福幼儿园老师在这个阶段的职责,便是以同理心支持小朋友的想象力游戏,提供合适的道具、时间、空间,让小朋友发挥想象力。此外,老师也必须不断创造机会,让孩子亲自参与或观摩各种活动,以丰富他们的记忆,充实他们的游戏内容。

华德福幼儿园老师在这个阶段的职责,便是以同理心支持小朋友的想象力游戏,提供合适的道具、时间、空间,让小朋友发挥想象力。此外,老师也必须不断创造机会,让孩子亲自参与或观摩各种活动,以丰富他们的记忆,充实他们的游戏内容。

孩子七岁前的发展重点,在于培养强大而健全的意志。——鲁道夫.史坦纳《人智学启迪下的儿童教育》

亲子团体(出生儿到三岁儿童参加)的教室就在幼儿园(三到六岁学童就读)对面,户外活动时,这两班会共享花园,因此有机会观察孩子从一岁大时的蹒跚学步,到六岁大时有目的的活动,以及介于两者间各阶段活动的变化。

几个年纪较大的小朋友在沙坑里挖出一个小「池塘」,一名两岁大的女孩站在这座池塘边,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弄得鞋、袜全身都湿淋淋,让她的妈妈大吃一惊。接着小女孩开始用手掌拍水,水花溅得到处都是。附近有几个三岁大的男孩,正全神贯注地用铲子挖土。他们虽然肩并着肩,但并不像一个团队,而是各自为政,也没有共同的挖掘目标。一位家长提着水壶经过,替小小香草花园浇水。这些男孩马上停下手边工作,走过去帮忙浇水。

四、五岁大的小朋友也拿着铲子聚集在花园的一角。老师听到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来假装农夫,这些石头是马铃薯。我们来种马铃薯,等到马铃薯长大,就可以拿去卖。」这些小朋友开始挖洞,仔细地将石头分别放进洞里,然后再盖上土将洞填平。过了十五分钟老师再回来这里,这些石头「马铃薯」已经变成「小乌龟」,正在赛跑。

至于六岁大的小朋友户外活动时间都在做什么?他们聚在某个角落聊计划;经过充分合作「协商」后,他们开始筑水坝,工程结构颇为复杂,必须用到木板、箱子和石头。这个活动需要他们充分讨论、合作,同时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小朋友显然认为,一旦水坝筑成,必定可以顺畅运作。

儿童从一岁至六岁,活动的方式显然不断改变。由成人的角度观察,孩子的活动从两岁时看似无意义的举动,发展成六岁时有计划的行动。

小朋友就是喜欢动,但如何引导其行动发展出自制力,是目前幼儿教育最欠缺的。现在的儿童不但无法培养「内心」的自制力,活泼好动的天性更受到「外在」因素限制,包括学校规定、大人要求等,这些都「抑制」了孩子的活动,如果这么做还无法约束孩子,甚至还会诉诸于药物控制。有些孩子被动地接受这种控制,有些则会以乖戾的行为抗议,这便是现代社会误解孩子天性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我们应当深思这个长期后果。对社会贡献最大的,莫过于主动、负责、热情且积极的个人,但在现代文明中,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大家的一言一行都依循既有规范,孩子自然难以培养出上述特质,并加以发扬光大。

前文提到的六岁孩子如何培养出自我引导、自制力及专注力?华德福幼教老师做了什么贡献?

三岁以下的孩子活动力旺盛

一位奶奶看着她两岁大的孙女在房里到处跑,不禁说道:「我光是看都觉得累!」儿童初期的活动模式就是这个样子,他们的行为随性、漫无目的却精力充沛。

孩子一旦战胜了地心引力,踏出重要的第一步后,便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再也停不下来。这个年龄的孩子为了动而动,单是如此便足以感到快乐。想要一个两、三岁大的孩子保持安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他们以此展现出活力以及令人称羡的丰沛生命力;他们需要在成年照护者的看顾下,有充分的时间、空间与机会练习活动。

我们进一步研究三岁以下儿童的活动特性。在这个阶段,他们还无法控制自己活泼好动的天性,也缺乏充分的自我意识和体认来掌控自己的活动。

三岁以下的儿童十分敏感,会配合感官印象而行动。周遭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立即影响孩子,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作用(参见第七章)。眼前池塘的水,对孩子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必须再过一段时间,两岁大的孩子才能以理性克制自己的冲动,不会想要马上体验踩水及拍打水面的感觉!孩子必须进一步提升体认与自我意识后,才能控制这种冲动。(她并不是「调皮」,只是个「正常」的两岁孩子。)

叛逆有理:「难缠的两岁儿」

到了这个阶段后期,孩子的活动开始变得激烈,因此这时期的孩子通常都被称为「难缠的两、三岁」。前面提到在沙坑里挖洞的那几个三岁男孩,如果其中一位突然推同伴一把,或是两人开始抢一把铲子,老师恐怕也不会太意外。这种突发性的意志和情感,极可能伴随着大吼「不要!」、「那是我的!」或是「我先拿到的!」最后势必以泪水或大发脾气收场。

为什么会这样?这时期的孩子开始了解,他的世界里不是只有自己的个人意志,同时也有他人的意志存在,可能是妈妈的意志(「去把外套穿上」),或是团体中其他小朋友的意志(「我也要用那把铲子」),有时情况会变得「棘手」。这时候的小朋友,内心力量还不足以让他用其他方式面对这个情况。

「孩子在发展自我时,往往也生出顽固尖锐的自我主张,与利他主义的模仿正好相反。」——珍.葛林(Jane Girling),〈○至七岁的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7 years),伦敦华德福幼教培训中心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立规律、秩序、模仿合宜的行动、充足的活动空间等等,都能引导孩子度过这个阶段。虽然有时他的行为确实蛮横无理,但这个年纪的孩子并非暴君;我们必须将这个叛逆期视为孩子发展自我认同过程的正常、重要阶段。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同时也开始面对身为团体(家庭、游戏团体、新朋友等)成员的各项要求。即使是成人也难以在两者取得平衡,更别说三岁小孩了!孩子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并接受这种严苛的新挑战。

三岁小孩一旦开始上幼儿园,便有许多正面机会发挥模仿的天分。老师会时时意识到自己是小朋友模仿的对象(参见第四章)。老师运用模仿做为教学工具,加上小朋友逐渐发展出自我掌控的能力,孩子原先不受指导与控制的行为,渐渐转变为有目的的专注活动。华德福幼教老师会设法引导孩子进一步培养出控制力与注意力,同时也避免孩子受到逼迫或面临失败的恐惧。

神奇的年纪:四、五岁大的魔法师

在幼儿园的第二年,随着孩子增长至四、五岁,他们透过创意游戏等活动所展现出的想象力与幻想世界,令人惊叹不已(参见第六章)。相较于刚进幼儿园时,现在孩子更为沉着冷静,也更有自制力。明确、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以及各种模仿机会,已开始发挥效益。

孩子开始对所见所闻「保留」记忆,像是去海边郊游、坐火车、工人挖马路铺新水管、家长准备三餐等等。这些记忆会与他们的幻想世界结合(属于预备性思考),并带领孩子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此时孩子的活动便是构筑想象世界,这就是童年的中心所在。这个阶段是神奇的年纪,孩子就像是魔法师。想象力游戏,为孩子提供正面、健康的发泄管道,活动再次具有意义,引导孩子正面发展。小朋友运用想象力盖房子、造火车、筑水坝、混合「水泥」,或是将自己想象成水手、妈妈、货车司机、护士或大熊。一截圆木可以变成鼓、桌子、方向盘、喷火龙等等……

华德福幼儿园老师在这个阶段的职责,便是以同理心支持小朋友的想象力游戏,提供合适的道具、时间、空间,让小朋友发挥想象力。此外,老师也必须不断创造机会,让孩子亲自参与或观摩各种活动,以丰富他们的记忆,充实他们的游戏内容。小朋友会观察各种活动,加以内化吸收,包括布偶秀、精采的故事、节日庆典、老师从事各种日常活动的形象,例如缝纫、烹饪、园艺、手工艺及维修等,然后再将观察所得运用到游戏中。(来源网络,作者:琳恩‧欧菲尔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