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的人是由身体(body)、心灵(soul)和精神(sprit)所结合而成的,孩子的培育必须根基在这三层次的发展上,因为这是生命成长的动力。针对个体发展的阶段,鲁道夫.史代纳博士提出“七年发展论”,在孩子趋于完全成熟的个体前,每七年都需要一种适合的教育方式,来使个体完整发展。
0-7岁:也就是学前教育的七年,是意志力、行动的主导的阶段——幼儿阶段。
7-14岁: 情感发展的主要阶段——小学阶段。
14-21岁: 思考发展的主要阶段——横括了中学到大学的阶段。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阶段,且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刚出生的人类婴儿有什么特色,新生儿出生后的身体在外表上虽已成形,但实际上是处于未完全发育完成的状态,身体上的器官组织尚未分化完全以适应外在的环境,因此在接下来的六、七年当中,孩子需要从不自主的、反射性的动作,到会爬、会直立走路、开口说话,一直到换牙为止,一个能够提供“心灵”与“精神”由内向外发展的肉身基础才具备雏形。
这个阶段的幼儿是“完全的感官体”,毫无选择的接收外在事物,因为他们处于一种内在与外在没什么区分的状态,孩子相信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真的、善的,可以说是完全受到外在环境的“摆布”,而从外而来的印象会经由感官储存在内在世界,再经由意志力展现在外在行为中,所以孩子是透过毫不倦怠的意志力活动,来“模仿”学习大人的样子,也因此他们在肉体上是非常活跃的。
因此,此阶段幼儿感官的发展,需要高度的自由游戏、模仿及生活作息中的重复与规律的节奏,来满足其意志力的发展。(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